「臨終一刻!殘酷仁慈或安寧道別」(陳奕華報導)
(歌曲)「不要害怕離別,離別是為了再相見,不要害怕說再見,因為再見就在不遠的明天。」一曲「記得說再見」,金曲歌手吳昊恩道盡對罹癌過世的父親無限懷念,回想起幾年前,肝癌末期的父親,從發病到辭世,只有短短半年,但父親在生命最後一個月,住進安寧病房,讓他們能有時間好好跟相處、道別。
「安寧的確不是等死的地方,但是一開始我覺得是,在那裡我們受到很多很好的照顧,尤其是還必須要繼續活著的人,這是我後來一直很在意安寧的事情,因為我們被照顧,然後我們有活下去的力量,我們有勇氣可以道別,可以去面對。」
安寧照護推行多年,但仍有不少民眾誤以為簽署安寧代表是等死或放棄治療,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陳虹汶解釋,「安寧」是拒絕無效醫療,積極以各種方式來提高全面性病患身心靈生活品質的照護模式,而且末期病人的定義嚴格、有法律依據,需要由兩位相關專科醫師認定「因疾病嚴重已致死亡不可避免」才得不予進行心肺復甦術,確保病人善終權益。
從事安寧照護多年的她,在病房中看見不少生命故事,尤其對一名原本遊手好閒進而思考為他人付出的吸毒者印象深刻。「我們要先把他的毒戒掉,才比較好控制他的痛,他在我們安寧病房進進出出大概半年的時間,他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,他開始去想說,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,他這輩子都沒去找工的,他從很簡單的事情做起,就是他幫人家送便當。」
統計到民國100年9月,國內有八萬七千位民眾簽立「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」意願書,並已註記在健保IC卡上,截至目前為止,已經有49家醫院提供安寧住院、73家提供安寧居家服務,儘管台灣安寧緩和醫療起步較他國晚,卻在2010年經濟學人雜誌針對全球四十國,包括三十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調查中,排名第十四,在亞洲居領先位置。
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指出,這道生命的難題,不要等到自己無法表達,成為沉默的病患,親友更難做出決定,因此當我們健康時,就應該思考是否預立安寧意願。「我們一直希望我們自己來決定最後一刻要怎麼走,但是還有很多人來不及表達,那麼他的最親愛的人或是他的親屬,可能在那個時刻,也做不了決定,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,我們常講,這個痛苦的決定,不要留給我們親愛的人,讓我們來做這個決定。」
現代醫療進步,患者可以藉維生儀器延長生命,有台灣葉克膜之父、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就說,醫院往往會盡全力搶救臨終病患,但有時候無法挽救患者性命,反而讓他在生前遭受極大的痛苦與負擔,正如德國學者Paul Tillich所形容,這是一種「殘酷的仁慈」。
臨終一刻,怎麼走,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提前做出決定。





熱門關鍵字: 自拍 情色自拍 偷拍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, gucci官網,